狐狸殿下txt【视频】- 霍金去世刷屏,可中国这位82岁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你却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关注-秦淮妇联

【视频】| 霍金去世刷屏,可中国这位82岁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你却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关注-秦淮妇联

最近这几天的大新闻
真是一个接着一个
物理学家霍金去世
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退休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去世
我们悲痛着
叹息着
回忆着
不过就在3月22日
有那么一则“看似不起眼的小新闻”
却让世界
再一次见证中国力量
↓↓

为啥说这是个小新闻呢?
因为它一没有上热搜,
二没有引起关注,
就连这位获奖者的名字,
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当地时间22日晚,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带走我的呼吸。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与另外4位女科学家获颁这一奖项。


图片:新华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前发布的评奖消息中说,张弥曼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冲刺流星。
张弥曼当晚在获奖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获得这一奖项,我从60多年前开始接触古生物学,感谢国内国外的同行伙伴们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在演讲中,张弥曼院士用英文讲述了自己的研究生涯,并感谢了自己的同事和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女儿。
致辞全程视频如下↓↓

张弥曼现年82岁,是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远古封神,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第三、四任所长。
但其实,这位获奖者大有来头,
而且大到我们所有人
都应该知道她、认识她,
并且崇敬她。
她,就是张弥曼。
功成名就的她谦逊而低调

张弥曼的头衔有很多。比如,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乔丽娅
她获得的奖项也有很多。比如,她在2016年10月获得了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去年11月,她又获得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与这些重量级头衔和奖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弥曼本人的低调与谦逊袁利亚。
张弥曼院士今年已经82岁了,但环环搜遍了全网,也就找到了两篇关于她本人的采访。
熟悉张弥曼的同行都知道,她平生最不喜欢接受采访。遇到非要采访的记者,她总会说:“不要为了这些荣誉而写我,我真的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比我做得好的人有的是。”
在她看来,这些荣誉属于整个中国古生物界,而她,只是幸运地“被天上掉的馅儿饼砸到了头上”。

立志学医却响应号召
行于戈壁之上
张弥曼出生于1936年4月,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刚满一岁时,就随父母一路从南京逃难到了四川,后经辗转到了江西。一直到抗战结束,他们才回到了家乡吴成德。
小时候太阳幻影,因为父亲在医学院工作,张弥曼经常要穿过解剖室,到父亲的办公室叫他回家吃饭阿里纳斯条款。一来二去,她看惯了别人在她面前解剖尸体,也产生了长大以后要当医生的想法。
到了高中上生物实验课时,她已经能解剖很细的小蚯蚓报童模型,而且能做到不碰破蚯蚓的血管,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学医的想法。

可在高考前,一位学姐突然找到她,动员她报考地质专业。
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号召青年人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种时代潮流。而张弥曼正是在这种潮流的感召下,报考了地质专业。
起初淘乐惠 ,她的母亲是不同意的。毕竟她只是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学地质就意味着她将来要面对的工作环境是风餐露宿、大漠戈壁,实在辛苦。
可张弥曼年轻气盛,带着母亲赶制的厚棉袄,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到了北京地质学院。

入学第一天,她看到了一副对联,上面写着:
欢迎你,戈壁滩上的开拓者;
欢迎你,岩石洞中的找宝人易贝滴眼液。
尽管张弥曼当时对这门全新学科一无所知,但这副对联还是激发起了她的雄心壮志,也让她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再苦再累也没有回头。
入学不久,因为成绩优异,张弥曼被派到苏联留学。直到1960年,她从莫斯科大学学成回国,被分配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研究古脊椎动物,免不了要和化石打交道。为了寻找到更有价值的化石,张弥曼每年都有几个月在各地出差。
她这种出差和咱们现在的出差可不一样,常常要一个人用扁担挑着被子、锤子、化石纸、胶水,跋涉在荒山野岭之间。有时候,她要背着30多公斤的行李用钱折玫瑰,走上20多公里山路。
有一次,她去横店考察华光教务处,夜里只能睡在农家的阁楼上。没有被褥,她就铺着稻草,盖着发霉的烂棉絮。她一连40天没有洗澡,等回到家时,身上已经长了不少虱子大闯五台山。狐狸殿下txt
还有一次,她去缙云附近的磨石山考察。山顶的小山村只有祠堂可以睡,她好不容易刚睡着,突然感觉到有几只老鼠从自己的脸上爬过。
条件虽然艰苦,但张弥曼从未想过退缩。“我一直坚持自己采集化石,自己修理化石,自己给化石拍照,自己研究。”

油田开发,她准确找出含油层
正是凭借这样不怕苦的韧劲,张弥曼帮助国家找到了油田。
早在大庆油田开发之初,不少人认为含油层应该在距今1.5亿年的早白垩纪时期。但张弥曼不这么认为,她根据地层中的化石样本,结合对东亚地区古鱼类演变规律的研究,提出含油最丰富的地层应该在距今1亿年左右的晚白垩纪时代。
她的观点为地质专家在寻找油层时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后,随着大庆油田里第一股石油从地下汩汩而出,张弥曼的观点也被随之证明并引起轰动。
胜利油田开发时,张弥曼发现海洋曾经覆盖那一区域两次,因而成油地质时代也会与普通油田有所不同,这一观点也为胜利油田的顺利开发提供了条件。

张弥曼在野外工作(2017年,浙江)
2005年秋天,世界各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云集美国,出席古脊椎动物学会第65届年会,同时表彰一位科学家对该学科所作的杰出贡献。这位科学家就是张弥曼胃疼的爱情,迄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这类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此殊荣韩敬远。
 

每块化石都见证着一段历史,而张弥曼的工作则是揭开这些化石背后的谜团。
爱科普院士奶奶
这位老奶奶的生活日常,就是热爱科普,经常去博物馆、与爱科学的小朋友互动、写论文......




如今的张弥曼已过耄耋之年。
尽管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
她再像以前那样在野外进行科考,
但她总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
所以还是要经常到现场去看看。

你看,这就是科学家。
从他们口中,
我们几乎听不到任何煽情的话语。
你觉得他们苦?
他们自己不觉得。
出名?
他们也没想过。
事业如山,名利如水姓刘的明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也许,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们
最值得我们崇敬与学习的地方。


点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支持
来源:江苏省妇女联合会
编辑:秦淮区妇联(ID:qinhuaifulian)
转载请注明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