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滚吧主公【视频】15.39) 《论语卫灵公篇》论语讲师群(第419课-论语大家读

【视频】15.39) 《论语卫灵公篇》论语讲师群(第419课-论语大家读
点击“论语大家读”关注订阅
扫页尾二维码关注“守中书院”


【一、导师简介】
崔茂新老师(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宋立林老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刘 强老师(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二、上课时间】
2018年11月27日(周二)20:00-22:00
◎主持人:齐兰英
◎吟 诵:李华伟
◎志愿者:申景梅
【三、学习资料】
15.39子曰:“有教无类。”
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人有差别,如贵贱、贫富、智愚、善恶之类。惟就教育言,则当因地因材,掖而进之,感而化之,作而成之,不复有类。孔门富如冉有、子贡,贫如颜渊、原思,孟懿子为鲁之贵族让寂寞别走,子路为卞之野人,曾参之鲁,高柴之愚519979,皆为高第弟子,故东郭惠子有“夫子之门何其杂”之疑。
【白话试译】
先生说:“人只该有教化,不再分类别。”
——钱穆《论语新解》
15.39子曰:“有教无类⑴。”
【注释】
⑴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7.7),便是“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我的贤者大人,没有[贫富、地域等等]区别。”
——杨伯峻《论语译注》
【四、上课内容】
15.39子曰:“有教无类。”
◎崔茂新老师:

https://www.lizhi.fm/707543/2706044399305248262孙迅?u=4865789
◎宋立林老师:
本章就四个字,崔老师洋洋洒洒阐释了这么丰富的义理,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剩义了。
我也就稍稍谈点个人看法。
孔子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教育。
他的教育虽然与西方的苏格拉底不同,但是同时都强调人的自我发现。孔子强调“学以成人”翻滚吧主公,“学成君子”,其实就是让人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有种观点认为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杨易德。但是,显然孔子不这样想。
教育并不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这么简单。教育是唤醒韩乔生语录。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人。而不是某种阶级、阶层。孔子强调有教无类,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伟大创举,打破古人的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学而优则仕”(从世俗常见的理解)其实恰恰是对传统“血而优则仕”(血统、出身论)的超越和扬弃。
当然这个看法不是我个人的,是北大何怀宏先生提出来的。
显然,后世的教育并不能按照孔子的理想孔子的主张来落实。到今天我们似乎也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大家都承认这一理念,这就是孔子的伟大。
有教无类慕容湮儿,就是对人的平等权利的认可。虽然仅仅是在教育领域。但是在两千五百年前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创举。
人人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孔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样的主张。万世师表的赞美,一点都不过分。我们后来那么多教育家,在境界上是无法超越孔子的。
当然,孔子那个时代女性没有纳入受教育的视野。这并不是孔子的狭隘,而是传统社会的局限。这一点上,传统西方并不比中国进步多少。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一个是宏观的教育理念,一个是微观的教学方式,一个强调同,一个突出异,完美地诠释教育的大义!

【五、疑义与析】
◎刘强老师:夫子所言,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功效平等!孰谓儒学无平等观也?
◎王燕燕:智愚,富贫,善恶……有教无类。
◎阮莉萍:知识匮乏的时代,尤其难得!
◎苏柏亚:@刘强老师吾师开办论语空中课堂,有教无类,亦大悲心!致敬!感恩戈壁水世界!
◎齐兰英:感恩今晚@崔茂新老师@宋立林老师@刘强老师三位导师的精彩解读!
崔老师梳理了儒家对教育与被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教育者要有教无类,受教育者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宋老师视角恢弘、中西对比,论证了儒家教育平等性的伟大!
刘老师从教育的平等性彰显出儒家的大悲心!
还有点时间欢迎大家对今晚的学习内容切磋琢磨。
◎何伯勤:窃以为有教无类者,乃是自天命之性而言。人性本善,源自天赋,故人人有可教之基,无有异类。虽后天表现人情各殊,万类不齐老李船长,然教之以文行忠信,则有类即是无类。此是夫子启教者之信心,防学者之自弃也。一点浅见,请多指正。
◎崔茂新老师:有教无类,未必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而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
◎宋立林老师:人性本善,乃是人格平等的人性论基石。我个人以为,孟子是人性本善论者,非人性向善论者辻洼凛音。孔子也是隐性的性善论者速游。这一点可能与崔老师的看法不太一样。
◎何伯勤:人性本善是自内向外而言,权利平等是自外向内而言,并不相违。不过,内为本,外为末。
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不是说夫子不言性与天道,而是说夫子不明言性与大道,而时时处处隐言启示之。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便是说性。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便是说天道。陈蓓琪
◎何伯勤: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六、刘强老师《论语新识》】
15.39子曰:“有教无类。”
【新译】
孔子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尊卑、高下的差别。”(或:“人享有了教育之后,就没有原来因出身、禀赋不同而产生的差别了。”)
【新识】
此章乃孔子教育大本长汀天气预报。略有二解:
一如《集解》马融注:“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一如朱熹《集注》:“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舞讯网。”
两说各有其理,而有高下深浅之别,朱子复于善性之说似更胜一筹。
近世大儒马一浮在杭州创办“复性书院”,盖亦本于此。
【今按】
孔子认为人之根性虽近而有等差,加之习性相乖,出身不同,故有上下、智愚、贤不肖之别,“实质平等”非不欲也,实不能也。
【又按】
故夫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盖欲通过机会、起点之平等,弭合出身、根性之不同,此真大悲心、大愿力也。今人不知,悲夫!


【本群顾问导师】: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现有主讲导师】: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当代著名儒家学者)
林安梧(台湾慈济大学教授、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著名儒家学者)
张新民(著名儒家学者、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创始院长)
张文江(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
刘定一(特级教师,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金纲(著名作家,儒家学者)
崔茂新(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朝明(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儒学家)
鲍鹏山(上海开放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学者)
秋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著名儒家学者)
杨海文(中山大学教授,尼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孟子学会理事)
冯国栋(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陈徽(同济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欧阳祯人(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
何光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
曾凡朝(齐鲁师范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易学哲学博士
徐治道(首都师范大学儒教中心研究员)
张煜(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何善蒙(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白彤东(复旦大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哲学系博士)
颜炳罡(山东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孙福万(国家开放大学教授)
余东海(独立学者,著名儒家学者)
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博士)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严思(民间儒者、《四书》专家)
杨汝清(民间儒家学者、苇杭书院山长)
弘毅(江右弘道书院院长,民间儒者)
米鸿宾(十翼书院院长,易学专家)
唐元平(华南农业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论语》专家
陈乔见(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亚玉 ,武汉大学博士)
陈畅(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
陆岩军(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李弢(同济大学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
徐向阳(陕西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哲学博士)
陈寒鸣(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王江武(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傅新营(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张日林(北师大国学中心副教授,台湾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李竞恒(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张羽(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孙海燕(广东省社科院哲学宗所副研究馆员,社科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何仁富(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
曾亦(同济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博士)
董卫国(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教师、中华孔子学会理事)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大博士后)
郑安纲(燕山大学、河南国学会)
安鲁东(知名儒家学者,函谷关老子学院客座教授)
郭美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
杜保瑞(著名学者、台湾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
方笑一(华师大古籍所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方旭东(北京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梁 涛(著名学者,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韩 星(著名学者西部的天空,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刘永(上海理工大学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