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皮革人才网【视频】-从状元到探花的德保地委书记 贝侬.人物-根贝侬

【视频】|从状元到探花的德保地委书记 贝侬.人物-根贝侬

点标题下蓝字关注或
添加公众号:根贝侬,或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点右上角分享收藏本文。
报料投稿、侵权删除、合作调戏,找小编:
发邮件:176435364@qq.com
粉丝Q群:374272504
加TA微信:gbn520zg经典山歌《阿妹猜猜看》

一曲《家》献给天下女人,因为有你才有家....

独隐龙乱文之:文史大学赵翼——从状元到探花的德保地委书记
文:独隐龙 图:阿桢
各位客官,初一看标题,内心一定很惊奇,赵翼,何许人也?常人的科甲之路一般是由低到高,为何他是由高到低?德保有市吗?不急,且听本龙慢慢述说:

考试高手赵书记范世琦身高。世人皆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但却少有人知道这是德保赵书记之佳作

袁枚兄,爱鲜花不爱职场,当然也爱女人

张问陶,其在职场中清正廉明
赵翼(1727-1874年6月)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赵乃江苏阳湖人(今常州市武进区),赵出身在没落官员家庭,6岁起随父就读私塾(父为教师),十二岁为制举文,此后应聘为富家课徒,二十三岁上京,以其文才受聘于邢部尚书(公安部长)兼翰林院(国家科学院及国家学位办)掌院学士(老大)刘统勋。1756年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后考取了礼部教习,内阁中书(教育部职员及秘书)。

大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地图
乾隆一一年(1756年),他入直军机处(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此时正值清廷兴兵征讨西北准噶尔,军事文书往返频繁,为赵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他伏地草奏、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切应奏文字、口非君不办,赵翼年纪轻轻即进入权力中枢,似乎前程远大,然而帝国的游戏规则却是文官当道,而文官的进阶之路便是科甲,要有学历,这科甲就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制吧。


图为科甲等级图
从上图中可看出想当官还真是不易,需要过五关斩万将方有功名,然而却难不倒咋们的考试高手——赵翼。赵翼的水平高到了什么程度呢?赵翼的科甲应试水平堪称科甲第一,这么说吧,好比一次比武大赛,有一个高手众望所归,但评委不想让他拿冠军,就宣布把他的右手和右脚都绑起来,只能用不熟练的左手和左脚,结果怎么样?人家照样打遍天下无敌手! 赵翼同学就是这样一位高手。然而,水平再高,这次也没用。早在考试前,江湖上就有传言,说怎么好名次都是你们军机处呀?是不是有什么内幕呀?其实也怪不得老百姓说闲话,任何传言的产生都是因为你本身有问题,像上一科的状元、榜眼都是军机处的,而考官也大都是军机处的,就像儿子考试老爸当考官,老百姓不可能没意见。所以,军机处为了平息传言,就决定这科绝不让军机处的考生当状元。巧的是,这科最大的热门赵翼同学恰恰就是军机处的。其实这也正常,能被选进军机处的,本来就是各省的尖子,他们不当状元谁当?赵翼同学一看,我招谁惹谁了?干吗不让我当状元龙游核电站啊?哼,不让我当我偏要当! 小赵同学向来心高气傲,要不然也写不出来“各领风骚数百年”那样的狂话,可是怎么考呢?我的文风和字体考官们早就熟悉了,不用拆封也知道是不是我的,干脆,我直接改文风、改字体吧!这就像武林高手被绑住了最擅长的右手和右脚一样,小赵同学硬是靠着临时改变的文风和字体窃欲无罪,照样拿了个第一名!就是这么牛!

等待考试结果现场(模拟图,来源网络)
当时,考官们并不知道第一是谁,都在那儿议论:“你看见赵翼的卷子了吗?” “没有啊,他的字体很有特点,烧成灰我也认得。” “不会是改字体了吧,这小子能耐大着呢!” “有这个可能,不过文风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得了的,这些卷子我都看了,都不是他的风格。” “那就怪了,难道这小子根本就没考?”考官们正在议论着,这时,兆惠将军进来了,说你们定好了吗,皇上要我来拿卷子。 考官们又仔细看了看第一名的卷子,确定不是赵翼的,这才把前十名的卷子排好,交给了兆惠。 赵翼心里暗叫一声:好险!总算把这帮老家伙蒙过去了!

乾隆皇帝亲自阅卷,图源来自网络,此时回答问题的小太监正忙帮皇帝爷与和大人拍照发朋友圈
卷子送到乾隆那里,乾隆一份一份地看,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让人拆开封填榜海丰虎狮,第一名,赵翼,江苏阳湖人(赵翼暗喜,耶!)。 刚写到这儿,“等会儿!”乾隆叫了一声,“这个赵翼是哪里人?” 小太监回答:“回皇上,是江苏阳湖人。” 乾隆揪了揪胡子,说:“南方文风鼎盛,确实名不虚传,不过,状元也不能老是南方人啊,你再往下看看。” 太监又拆开第二名的卷子,胡高望,浙江仁和人。乾隆撇了撇嘴,小太监又拆开了第三名,王杰,山西韩城人。 小太监想了想,说:“我朝出过一个叫康海的,老有名了。” 乾隆不耐烦地说:“我问你我朝有没有,你扯前朝干嘛汤巫山?” 小太监忙抽了自己一个嘴巴,说:“回皇上,还没有。” 乾隆点了点头,说:“那就定他吧,陕西向来王气重,也该出个状元了。” 就这样,陕西人王杰幸运地成了状元。

当年幸运的王状元——王杰。“安妮,我不能失去你,安妮,我不能没有你,永远地爱你...”,客官一定会想起这首歌是吗?不好意思,此王杰非彼王杰,音乐停!
乾隆爷为何把赵翼给刷了下来呢?主要是从政治原因考虑了。这话说来可得长点,自隋朝实行科甲以来,考试变成了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想当官,不读书,门都没有? 但是读书也不容易,首先家里得有钱,请得起老师补课,还要有钱买模拟题,还要支付得起到省府、首都参加考试的路费,这些对富庶的江南来说都不是问题。

清时富足的读书人
江南大老板多,有万贯家私,请得起名师,出得起路费加之聪明好学,科甲中出人才是大面积的出。清朝一共产生了114个状元,其中苏州就出了26个,占了快四分之一。历史学家顾颉刚就是苏州人。辛亥革命后,他住在北京延寿寺的苏州会馆,会馆里挂满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匾额,扁上的名字多得看不清,他再跑到其他省县的会馆一看,状元一个没有,出个进士都要刻个巨匾立街坊。这差距,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曾经繁华的苏州老会馆
明清以来江南出的进士就占了全国总数的15.24,至于状元人数,清朝江南状元占了全国一半,因此当时有句话叫: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明朝洪武三十年春天,会试结果揭晓,被录取的51名进士都是南方人,北方士子全军覆没。 面对这个结果,北方学子们认为其中一定有黑幕,他们向朝廷联名状告主考官刘三吾,说刘三吾偏心南方人。为了给北方学子一个交代,朱元璋亲自出题阅卷,增补了61个人为进士,这61个人全部是北方人。

主考官刘三吾老师
这事儿之后,明朝的科举制度迎来重大改革,开始以南北地域为界分开取士,这就是南北榜。 南北榜的初衷是打击江南地主集团,平衡南北势力。但自从南北榜出现后,同榜而出的考生开始根据籍贯拉帮结派,形成了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东林党等党派。“明朝亡与党争”的种子就这么埋藏下来了。有了明朝的教训在前,清朝统治者铁了心地要打击江南地主集团。 就这样,乾隆帝决定将第一名与第三名的位次互换。原因是,“虽然赵翼文才不错,但江苏、浙江这些地方的状元已经够多了。陕西不但至今没有出现过状元,而且西征的军队刚刚凯旋,在这时把第三位的王杰调到第一位,毫不为过。”在乾隆的打压下,赵翼错失状元。 高考高中时为1761年,赵已35岁,此后他被授翰林院编修(中央最高学府教授)历充方略馆篆修官(中央史志办主编)乡试会试主考官,1766年11月任广西镇安知府。 镇安府乃算地方级政权于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镇安,有镇定、安定之意,更有边关镇住安南之意,镇安地接安南国,也就是交趾今天的越南。管靖西、德保、那坡及天等县,算是个新设立的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基层政权鑫威评测网,清廷也实行中央和地方官员交流制度,于是在乾隆三十一年,赵翼便被外放镇安知府,官居4品。镇安属古百粤地,汉代称句町县,明时为镇安土府,清初始改土归流。赵翼在来守之前,曾多方搜求有关镇安的文献资料。他读到钮玉樵《粤述》中“镇安衙署荒凉,半邻鬼域,通判每莅厅事,辄有两大肉脚垂檐间;又肉球如五斗盎,滚至案前,捉之无所得。其地,瘴疠时作,至此者遂无生还之望”等语,就很不以为然。他用史学家的眼光,看到所谓“蛮方天混沌”,只是“天迟开凿留淳气”罢了,这正说明边地亟待去“镇安”和开发。当他告别繁华的京都,跨越富丽的江南,踏上荒僻的南疆,看到淳朴勤劳的各族人民辛勤劳作,各安所业的情景时,就用“只拟此中非世界,谁知鸡犬亦相闻”(《莲花九峺诗》)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当他领略了府中扶苏山,鉴隘塘,独秀峰(云山)等奇景后,又抒发出:“我行万里半天下,到此奇观得未曾”(《树海》)的赞叹,爱上了这块地方。镇安虽然景色秀丽,但是由于地处边陲,涂径纷错阿花卖嫁,自越南内战以后,溃卒凶徒,不断窜入国境,扰掠郡民,遂成多事之域。在赵翼南来之先,越南散兵游勇以郡人农付奉为内应,侵入镇安和云南土富州,被清军捕杀百余人,而农付奉却逃入越境,前守韦驮保因此坐罪罢官。赵翼接任以后,有人在越境发现农付奉的尸体,赵翼派人验之属实。他认为首犯既死,其余胁从的郡人再见范特西,本皆良民,迫于生计,“从人雇而作盗狙,均应招安,不加追究”。在“议安攘之策,筹镇抚之宜”的同时,他又亲巡边境线,并采取措施,“扼关隘之险要韩冬炎,审藩篱之慎固”,因此很快就解除了边患。赵翼这种果断行为,应该说对当时安定祖国南部边疆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两广总督李侍尧却怀疑并斥责他替前守开脱。赵翼据理申辩,李侍尧大怒,便上疏弹动他。只因适逢清军征缅失利,高宗诏令赵翼赴滇赞画军事。李侍尧才将动疏追回。(《清史稿》卷485本传,《镇安府志》卷22本传,《皇朝武功纪盛》等)。

曾经的镇安知府所在地——今德保县城
赵翼安边抚民的另一个功绩,就是颇能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聚居镇安的主要是壮族人民,他们素来爱唱山歌,并形成了许多人聚唱的传统歌节——歌圩。歌圩是当地壮族人民文化娱乐与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以“有伤风化”,“有失大雅”为名,禁歌封圩,对这一民族风习横加贬抑。但歌圩总是禁而不绝,屡禁屡兴。赵翼在他的《土歌》一诗里,具体地描绘出一幅“清明歌圩图”:

壮族歌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聪慧的壮家男子为了早点俘获女子芳心,珍惜夜晚时间,现在出现了很多简化版的歌圩内容:哎咯哎咯呆当尾,哎咯哎咯呆当尾,呆当尾...
春三二月圩场好,蛮女红妆趁圩嬲。 长裙阔袖结束新,不睹弓鞋三寸小。 谁家年少来唱歌,不必与侬是中表。 但看郎面似桃花,郎唱侬酬歌不了。 一声声带柔情流,轻如游丝向空袅。 有时被风忽吹断,曳过前山又嫋嫋。 可怜歌阕脸波横,与郎相约月华皎。 曲调多言红豆思,风光罕赋青梅标。 世间真有无碍禅,似入华胥梦缥缈。 始知礼法本后起,怀葛之民固未晓。 君不见双双粉蝶作对飞,也无媒妁订萝茑。 赵翼作为清代的封建文人和一郡的最高长官,虽然难免沿用“蛮女”这类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蔑称,但全诗还是洋溢着对壮族人民这一传统风习的由衷赞赏。同时,赵翼又看到:在歌圩中,也夹杂着某些确属陈规陋习,不利民族发展的东西,如拜同年(即结“老同”交“情依”)之类。当时,壮族盛行“不落夫家”陋习午夜怨曲。婚后,新娘不落夫家,夫妻分赴歌圩,各自私结“同年”、“情依”,其后果小则引起夫妻不和,大则导致族与族、村与村的械斗,酿成世仇。有鉴于此,赵翼“在镇安欲革此俗”,要求“凡婚者不许异寝”。郡民虽然“闻之皆笑,以为此事非太守所当与闻也”,但仍“颇有遵者”,尤其是近城之民,很快就破除了这种陋习名扬花鼓。(引文均见《小方壶斋与地丛钞》:赵翼《粤滇杂记》)。赵翼能历史地认识歌圩这一民族见习,从而采取尊重的态度,并进一步引导郡民改革其弊端,这是很有见地的。

镇安府政简民淳,赵先生甚乐之。政简,就是政务上基本上没什么卵事干,民淳就是老百姓朴实、热情、好客,所以赵知府经常下乡游山玩水,喝酒聚餐。图为德保县燕峒乡兴旺村田园风光。
镇安由于地处崇山峻岭,山多田少,农作物主要是旱禾、竽头和少量水稻,耕作方法落后,生产力低,赋税繁重。郡民往往刚纳完官粮,就不得不向官仓借食粮。当地习惯,收禾摘穗成把,不用斗量而用秤称。官仓以每称四十五斤穗谷借出,按每称六十斤收回。后来又借口要买马济滇军碧海追踪,特制能装一百二十斤的大筐,用小筐借出,却以大筐收回。在购马的事过后,“小筐出大筐进”竟成了定制。郡民深苦其害,而又无处可诉。赵翼到任后,顺应民意,复用旧筐。为了防止仓吏作弊,他下令在秤杆的六十斤处凿一小孔,把锤绳穿挂其中,使它不能移动,然后交由郡民自称。于是凡挑两筐来的,都剩下一筐回家。城内外酒肆,一时竟有人满之患;路上、山间,到处都响起欢乐的山歌。不久江恩八线,赵翼因事到南宁,归顺州(今靖西县)知州何复善就指使监仓吏强行恢复大筐敛谷。余美颜州民陈恂率众赶到南宁向赵翼告状,赵翼立即命人痛斥这个州官,并将其爪牙监仓吏、书吏、荷校一千人缚置仓外示众,同时把多收的粮食退还州民,从而打击了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清史稿》及《镇安府志》本傅,《檐曝杂记》)。
乾隆三十三年春,赵翼奉诏离职赴滇。天保县令姜国诚又趁机向府署提出:“民间田土无所据,故易讼。宜按田给照以息争端”。其实是想通过颁发田照搜括民财。当时定于秋后进行,但各甲自己已经四处折腾开了。六月,赵翼突然回到镇安,得悉实情。他想:“此事固所以息事,而胥吏等反借以需索,则民怨目集于官,不如自以已意出罢之”!(《檐曝杂记》)当即严令制止。虽然赵翼此举的出发点是担心“民怨集于官”,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的,但在客观上也使郡民避免又一场浩劫金币联盟。此后赵翼又曾四次出疆,各州县慑于他“硁硁不爱钱”(《感赋》)的凛然正气,大都不敢胡作非为。
镇安人民还长期面临虎患的威胁lcosin。据记载,当时在府城附近经常有三只猛虎出没。为首的一只吊晴白额,身呈黑色,兼有肉翅。月明之夜,居民常在栏房上窥视。传说遭害的人夜间在酣睡时,忽闹腹痛,要到后园便溺,但一出门就被虎衔去。人们说这只猛虎是“千年神物”变形计张赢天,腹痛则是“虎伥”所为。因此每到黄昏,就家家闭户,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夜。赵翼决心为民除害。他以“一虎五十千”的重赏招募猎人打虎,但一无所获。又从湖南请来虎匠,搜索半年,仍未奏效。他听说山西岢岚州猎户有用“齐眉枪”杀虎的绝招,极想得岢岚人来灭此恶孽。这时,有向武州(今天等县)的一位老人前来献计:以木作架,悬挂铁钩,钩上装肉为饵;虎来搏肉,触动机关,必被悬于空中。赵翼大喜,当即派他会同两地猎手,如法炮制,不久果将所谓“千年神物”吊死架上,为百民除了一大害(《檐曝杂记》)。花都皮革人才网

据说此地为当时镇安府长期出没猛虎的地方。为此,龙(独隐龙简称)专程去实地考察,多次。结果关于猛虎的痕迹没有特别发现,倒发现经常有位叫做“秀莲”的少妇经常来此洗澡、洗衣。
赵翼不仅热爱镇安人民,也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在《镇安土风诗》里,曾如数家珍地一口气提到十六种地方特产,并发出“物产真惊见,民情易给求”的赞叹: 靛采蓝盈匊,禾收穗满篝。 箬包盐有卤,菹窨菜成油。 犬肉多于豕,檀薪贱似酋。 鹧鸪羹味荐,蛤蚧药材收。 獾胆从蹄剔,猪豪激矢抽。 山羊因血捕,水獭为皮搜。 石斛花论价,桄榔面可溲。 竹根人面活,藤杖女腰柔。 更可贵的是,赵翼在镇安认真组织生产,积极开发资源。他在任上,鼓励将香料作物八角树从归顺引进天保县种植。由于土质和气候得天独厚,用八角枝叶或果实蒸馏提取的“天保茴油”纯净清亮,芳气袭人,历久弥香;是制造高级香料,香精的上等原料;又具有祛寒去湿,治疝止痛等功能,在食品业轻工业和医学上都有广泛的用途。仅隔一百多年,在光绪十八年(1893)羊复礼新编的《镇安府志》中,已有茴油出口的记载。也是在他任上,有人在天保县的陇峒、暮峒进行人工栽培广西特产名贵药材田七的试验,获得成功。赵翼闻报十分高兴,把田七的功效,用法和栽培技术写在《檐曝杂记》里。并鼓励郡民种植。这是我们今天能看到人工种植田七的最早记载。还有,即使在赴滇参战的戎马倥偬之际,他一听谈该地出产一种鸡血藤胶,治妇人血枯症最为灵验,便也由胶想到藤,由滇藤想到在镇安原始森林中曾见过粗如碗口,长数百丈、绿林木间,不知其起止的粗藤。战火刚停,他就买了藤和胶,带回镇安试验比较,果见镇安藤断处有也血红汁液,与滇藤无异;用以剪胶治血,同样有效。于是他在镇安一带加以推广(《檐曝杂记》)。

图为镇安府“神雕”石,龙考察时发现于赵书记引进种植八角树一带。清状元、镇安知府赵翼是这样评价德保人:此中民风,比江、浙诸省,直有三四千年之别。余甚乐之,愿终生不迁,然安得有此福也?
赵翼在镇安的诗作甚多,题材亦相当广泛,而重在描写边疆少数民族风习和下层社会见闻,以及一些留心民瘼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对于民俗学、话言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增供了可借鉴的东西。 赵翼“到任三年五出疆,在官曾未一年长”(《寄别镇安》),却为当地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因而得到镇安人民的拥戴,他自己也逐步改变封建统治阶级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偏见,同镇安各族人民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他说:“所欣民意安吾拙,相爱浑如鸟入怀”(《镇安土俗诗》)尿姑娘,将自己比作一只小鸟,为能投入镇安人民的怀抱而深感欣慰。又说:“镇安虽僻自堪豪”(《寄别镇安》),“在任原思死葬峒”(《感赋》),把别人闻之变色的“瘴疠之地”看成足可引为自豪和当作最后归宿的第二故乡。他还反复表示:“愧无遗荫托甘棠”(《寄别镇安》),“自知无绩可流传”(《感赋》),感到自己为当地人民做得还很不够。乾隆三十五年二月,赵翼到桂林办事琴帝漫画,途中得旨,调知广州府,即赴任所,不复回郡。当他的家属巾车出城时,满街人户无不设香案相关。陈恂等七十多人还受郡民委托,跋涉四千余里,到达广州,把万民衣伞献给赵翼(《檐曝杂记》)。三十多年后,郡民在“奇秀天所钟”的莲花九峺山口为他建造生祠(见《闻镇安民已为余立生祠虔奉弗替感赋》)。光绪十六年(1890)又在府城的阳明书院内立起他的报功祠(《镇安府志》卷15)。这些都表现了镇安各族人民对他的敬爱和怀念。

阳明书院
赵书记在德保期间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来1870年3月直接调任广州知府(广州市委书记),后又任贵州、贵西、威宁等处兵备道(付省级分管国防)。至今三百年过去了,在德保仍流传着他的故事卡巴1217。
独隐龙2018年4月16日于慢生活村红谷书院
来源:红谷国际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