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周边自驾游【视频】回顾|浊漳河谷传统建筑田野调查黄金之路-中式营造

【视频】回顾|浊漳河谷传统建筑田野调查黄金之路-中式营造



浊漳河是长治市最大的河流,流经全市12个县、市、区,在长治市流域面积9 99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1.9%。流域呈扇形分布,上游分南、西、北三大支流,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

山西浊漳河谷地区有着百座自后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国保单位十处),还有很多古老村落民居,确实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中国传统建筑田野调查黄金之路。


浊漳河谷地区古迹主要分布如下:

天台庵主殿
天台庵始建于五代十国后唐,庵院的规模并不大氓翻译,但它是目前仅存的后唐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天台庵位于王曲村中央高台之上的一个小院当中,除了主殿,其他建筑无存。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武汉周边自驾游,四翼如飞嘀嗒小说网,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屋顶加斗拱几乎占屋高的一半。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垛,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重铸官梯,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殿内原本没有一根柱子,后世添加了一些木柱用以稳固。建筑整体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是典型后唐代建筑的特点。



原起寺

原起寺在潞城市东北22公里辛安村内东北方的凤凰山顶,浊漳河水依山而去。河上有一座22孔大石桥联贯S324省道,过河则入平顺县境。大桥西紧靠着一处80多米高的土崖,崖上有—个人工修筑的l0米多高的石砌土台。台上是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古寺,即是原起寺。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两代混合结构,保护的比较完好,即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也是当地乡民祈福求安的重要场所梁耀辉。寺院周围有砖砌花栏围墙,院内佛殿三间琉璃脊屋九盖,飞檐斗拱阿门罗,雅致古朴,十分壮观。殿前有正方形歇山顶香亭一座,香亭四根石柱分刻着七言绝句:“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铃声夜听潮。飞阁流丹临极地,层峦耸翠出重霄。”是原起寺风光的真实写照,至今依然如此情景。殿西矗立着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建造的大圣宝塔(俗称青龙宝塔)原物,古朴巍峨。塔身八角七级,高17米,层层以石代木的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形状各异。塔顶八角安装8个铁人,个个威风凛凛,闪闪发光。每个塔角各挂一个铁铎,风唤铎响,叮铃不止。原起寺高踞山头,西、南、北可俯瞰辛安村屋舍俨俨,东可临眺浊漳河谷青山绿水水波风南,环境极佳。





大云院

大云禅院的主殿大佛殿是世上仅存的几座五代十国时期木构建筑之一,其他山门、后殿,东西配殿均为清代重建。古人建造寺庙,往往选在深山幽谷之中,大云院也是如此,在寺门口环顾四望,龙耳山的九条支脉好象九条巨龙从三面环抱而来,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圆环,圆环的正中有一座小山丘仿佛一颗硕大的宝珠,大云院就座落在这颗“宝珠”下,因而人称“九龙戏珠大云院”。但实际上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太师椅,大云院五代遗筑大佛殿安然座于椅座中央,巍然一千年。大云院始建于五代时期,明代时寺院遭受山洪的侵袭,除主殿之外的其他建筑全都未能幸免。历经千年,大云院几度兴衰,惟独大佛殿古貌仍旧,原构依然,是中国古建筑中稀有之例。大佛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1平方米,为艺术史上珍贵文物。另外后殿三佛殿虽然为清代建筑,不太起眼,但殿内山墙保存清代所绘“十八罗汉”壁画——其实清代壁画并不少见,但古代壁画大多为匠人工笔画,而这里的清代壁画却是文人写意画平如美棠,艺术水准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大云院山门外右手边山坡上,有一幢五代石塔,名为七宝塔,高古奇特,隐于塔松林间。




淳化寺

淳化寺仅余一座中殿,应该是建于北宋淳化年间,金代有修葺,墙体嵌有块石碑,隐约可以读出金“大定”的年号。遗构与民宅相依,农舍分布四周。虽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散落村小学大门前的空地上,没有围墙栏杆,一千年的斗拱飞檐下,停放着破旧拖拉机,和来村里探亲的小轿车。小小的大殿广深三间,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批竹式,耍头同昂形岷江源头,檐下昂嘴在文革时被锯短一截。殿内梁架结构简洁规整,用材较大,为彻上露明造。屋顶琉兽、简板布瓦装饰,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四翼起翘,飞檐凌空,宋式风格显著。殿前竖立北宋石经幢两座。高约3米。须弥式圆形基座,四周浮刻仰覆莲花瓣,图案清晰,刻工精细方李邦琴。






佛头寺

车当村四周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林木苍翠,景色宜人。寺院建在村中央土丘之上网游审判,现仅存佛殿一座。殿宇高峙,飞檐凌空,古朴壮观。单檐九脊顶卡伦卡朋特。殿内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梁架简洁,用材规整,彻上露明造。柱头斗拱五铺作出双昂,昂呈琴面式,昂嘴已被后人截取。六分头耍头。明次间各出补间斗拱一朵,形制略同柱头铺作。明间辟门,用板门两扇,方形门簪为明代更换之物。两次间为破子菱窗装修,形制古朴。殿身较短,斗拱约为柱高之半,刘钰佳延续了早期建筑的手法。殿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琉璃剪边,出檐深远,举折平缓。寺院虽无碑刻题记等确切纪年的记载,但从梁架斗拱形制分析,仍不失宋代的建筑风格。

大殿回望山门

现存大殿





回龙寺,夏禹神祠
侯壁村在阳高村浊漳河对岸东南3.5公里处的小山坡上,小小的村庄有两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口有座不太起眼的小庙,因为建筑成悬山顶的式样,外表维修过,常常让人误以为是普通民居而错过,其实这个回龙寺佛殿保存了诸多早期建筑做法,根据这些做法古建筑学者给它断代为金代,如:柱头不施普柏枋,阑额至角柱不出头等翠峦吧,都弥足珍贵,是研究古代建筑地方手法的珍贵实例。回龙寺建筑有许多独特乃至孤例的做法,充分反映了宋、金时期地方建筑的多样性和民间工匠的创造性。所以虽然不起眼,但文物价值非常高。






侯壁村建在一座小山坡上,村中最高点是一座夏禹神祠,当地俗称禹王庙,其踞于高处,俯瞰山村房屋向坡下铺陈,远眺四野苍山环绕,浊漳河蜿蜒而过,地理位置极佳。禹王庙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皆有修葺。一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上为倒座戏台)、正殿,东西两侧为配殿。其中正殿最为古老,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斗栱四铺作,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前乳袱用三柱。现在夏禹神祠以是落架维修后的状态。


龙门寺
龙门寺地处深山,群峰耸峙,寺门前山下有溪水,后靠山绵绵伏起,左边山崖壁立如削,右边有奇峰孤立突起形状如神祇。寺门前有两棵巨大的白皮松,树腰大约需要三人合抱。龙门寺山门为天王殿,前檐大门上当心间补间斗拱的做法壮大华丽,宛如巨莲盛开,此为金代遗存;进入寺院,一座构架宏伟造型华丽的歇山顶大雄宝殿夺人眼目,此为北宋绍圣五年遗筑;而其西配殿为悬山顶建筑虽然造型朴素,却是龙门寺众国宝之最,其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时的遗构,是现存仅余九座的五代时期木构之一,也是世上现存最古老的悬山顶建筑;其对面的东配殿则为明代修建;主殿之后院有燃灯佛殿,其为元代遗物;而其他禅房住所,多为清代修筑。龙门寺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六代木构建筑于一寺,为我国现存文物保护单位中所仅见易格英语。














李庄文庙(第七批国保) 年代:金至民国。庙创建年代不详蔺漪阳,据正殿墙碣及屋顶琉璃题记记载,金兴定五年(1221)、元至元元年(1335)、元至正元年(1341)、明万历年间均有重修。

夕阳下的李庄文庙

李庄文庙大成门


李庄武庙(第七批国保) 年代:元、清。该庙坐东朝西佐藤麻衣,东西长 52米、南北宽22米,占地面积1144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遗有山门(倒座戏台)、献亭、拜殿、正殿;两侧存北耳殿北京八维学院,南、北配殿,南、北厢房。

武庙献亭

李庄武庙外观


岳家寨
河谷地区村落顺势分布在浊漳河谷两岸。平顺县太行三村以石城镇的豆口村、白杨坡村及岳家寨三个古村为载体,三村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太行山腹地独有的生态景观,代表了太行山腹地、浊漳河流域特色鲜明的北方山地民风气息。

太行水乡
太行水乡风景区是指太行山浊漳河峡谷,主要景区位于有原起寺的辛安村旁,从原起寺即可俯瞰。景区区域面积439.7平方公里。这一带绝壁千仞,悬瀑飞泻,还有高峡平湖,碧水涟漪,森林奇树,湖光山色,松翠梅红,稻香竹秀,集北国雄姿与南疆旖旎于一体蔓延旅行,汇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于一地。有红石坪、第一漂、南垴山、天鹅湖等景点。

红旗渠青年洞
红旗渠水源引自浊漳河,其源头在平顺县侯壁水库,就在有回龙寺和夏禹神祠的侯壁村附近。从阳高乡沿着漳河岸边的省道S324向东25公里即可到著名的红旗渠青年洞景区。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当年300余名青年组成“敢死队”凿成,因而叫做“青年洞”,后由郭沫若亲笔题名。青年洞位于林县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并且领略林州人民当年“人定胜天”的决心。

红旗渠

红旗渠

红旗渠

红旗渠

中式营造是一个以设计师运营的【共同分享、彼此学习】传统文化交流的公众信息平台。通过公益沙龙分享、设计类主题讲座、创意文化展览、出行游学、田野调查等方式让我们拓展专业视野和提升设计修养,希望这个公众平台涉及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的分享交流能让大家在中式营造感受氛围、学习营造所爱、共同互助成长。
问道?第二期 | 与设计师同行深度考察晋东南早期木构营造之法
【八月游学】与设计师同行深度考察晋东南古建筑营造之旅

丨中丨式丨营丨造丨
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微信号:Chinese-Construction
欢迎转发朋友圈,其他平台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了解更多中式文化 开启传统建筑之旅 长摁上面的二维码 自动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