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葡萄【视频】国家宝藏——唐琴“彩凤鸣岐”的前世今生-山西清风古琴馆

【视频】国家宝藏——唐琴“彩凤鸣岐”的前世今生-山西清风古琴馆大药坊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古琴 | 书法 | 篆刻 | 茶道 | 香道| 国学 | 国画 | 围棋

国家宝藏丨丁承运先生讲述浙博藏琴“彩凤鸣岐”
开元二年提名在
千二百载刹那空
落霞仿古神女制
如敲清磬撞洪钟
历经沧桑,而不改朱颜,
时隔千年,仍连绵悠扬,
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
它便是落霞式七弦琴——“彩凤鸣岐”

【琴名】彩凤鸣岐
【年代】唐
【作者】雷威
【尺寸】琴长124.8厘米,额宽16.3、肩宽18.8、尾宽12.5厘米,厚5.4厘米。
【现状】杨时百旧藏卢瀚文,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彩凤鸣岐”雷威造
“彩凤鸣岐”琴是唐代雷威所造拳皇异界纵横,落霞式丑八怪警报,造型古朴,典雅,曹小小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下为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此琴是杨宗稷“半百琴斋”中最珍爱的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为著名,众多王侯将相,文人墨客都以能拥有一张“雷公琴”为荣。“彩凤鸣岐”琴正是雷威的杰作,因而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
早在民国的古琴界,“彩凤鸣岐”就有着超凡地位,为琴界高人苦苦追寻的绝品。可以说它是见于著录的存世唐琴中音质无与伦比的神品。
“彩凤鸣岐”这个美丽的名字,语出《国语》第一卷,说的是周朝兴起时,有凤凰在岐山上鸣叫,昭示着太平盛世、王者政德的吉兆。根据中国古代的传说,凤身上有五彩的花纹,“丹喙赤头,头上有冠,鸣则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则见”。
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琴的寄托。

 

朗贝勒鉴琴逢旧藏
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民国九年仲春少年卫斯理,爱新觉罗毓朗,前清的镇国将军来到北京城南的陶然亭公园。这里有座岳云别业,是他的友人、同为前清重臣的张百熙公祭之处。
张百熙对京师大学堂有开创之功,毓朗则是清廷最后一代军机大臣,两人都无力逆转旧王朝一溃千里的颓势。曾经共事的“朝廷”已成历史,此刻悼怀亡友的毓朗,心境正如周遭的景致:衰草枯树,一派萧瑟。
但在走进岳云别业大门的一刻,毓朗的心却忽然被拨动了一下,他听到了一阵疏落的琴声,正是古琴名曲《平沙落雁》。
毓朗是爱琴之人。他的爷爷、定敏亲王载铨是道光皇帝的宠臣,家中“行有恒堂”收藏的古玩丰富而珍贵,著称当世,又尤以古琴收藏最为有名。但是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将定王府的收藏劫掠一空,其中就包括上百张珍贵的古琴——雷威所制那张“彩凤鸣岐”也在被劫珍宝中。
此刻岳云别业的琴音似曾相识,勾起了毓朗的遐思。他循声望去,鼓琴者竟也是一位旧同事:杨宗稷。

杨宗稷,字时百,自号“九嶷山人”。在张百熙担任管学大臣时,曾聘杨为京师大学堂支应襄办,1904年选为学部主事。不过杨宗稷生性不喜官场应酬,沉迷琴艺,拜名师,藏古琴赵舸,以琴艺琴学四海知名。又觉政治腐败,无可挽救,于是在宦海飘零十余年后,辞官回家,专心研究古琴。
杨宗稷在岳云别业抚奏的,是一张他几年前重金买下的雷公琴。当第一次看清琴上“大唐开元二年”的文字时,这位已经名动京城的琴家怅然唏嘘,仿佛一千多年瞬间急速流逝:“开元二年题名在,千二百载刹那空。”经过杨宗稷的调试,他发现此琴音色非同寻常,“一二弦如洪钟,六七弦如金磬,四弦五徽以上如羯鼓”,因此尤为珍爱。1914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民间称为“荷花生日”的这一天,杨宗稷为这张琴写了一首七言长诗,刻在琴背。他在诗中赞美说,雷公琴当推唐琴第一,仿佛是古代神女制成。
一曲抚毕,毓朗上前叙旧广东民安医院,同杨宗稷谈起20多年前家中流散名琴的往事。当他提到“彩凤鸣岐”四个字,杨宗稷一惊,急忙抱来刚收拾好的琴囊,褪下一截,赫然就是那张“彩凤鸣岐”!

琴池下方题跋

三十年流落
在毓朗眼中,时隔二十年,“彩凤鸣岐”依然“徽轸如故”,只是漆面稍有褪色。琴背栗壳色漆的斑驳之处,用朱漆修补。弦路两侧隐约可见密集的小流水断纹。在三、四、五徽部位,隐见类似梅花断的小圆圈。琴背琴名附近冰裂断纹,其余遍布小流水断纹。这是古琴表面因长年风化和弹奏震动所形成的痕迹,有如鬼斧神工。
他感慨万端树葡萄,作诗道:“我持此琴三叹息,人失依旧为人得。曾存定府先人言,始信成亏两无惑臭桂鱼的做法。”并叮嘱杨宗稷好好保存:“天下纷纷多伟人,莫教大力负之去昆仑镜之忆。”
有感于时运造化之难料,杨宗稷在“彩凤鸣岐”的琴背刻下了这一段故事。
其时正是中国的动荡年月。当年,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在京津地区大战,四川和广东也是战火纷飞。几年后,又是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杨宗稷守着他的古琴收藏,在北京的九嶷琴社教授学生,开创了“九嶷派”。同时,他把大半精力用来撰写《琴学丛书》,共计40万字,集古今琴书之大成。
1932年,杨宗稷去世。在学生的介绍之下艰难痕迹,他的一批藏琴被售与浙江镇海人、曾任浙江和上海等地财政厅长的徐桴,其中就包括杨宗稷最珍爱的“彩凤鸣岐”。此后,又经过了抗战的硝烟,这批古琴幸而依然无恙。
1949年,身为第一届国大代表的徐桴去了台湾,收藏的21张古琴留在家乡伯劳鸟图片,被后人捐到当地文化馆。1953年,镇海文化馆将包括“彩凤鸣岐”在内的14张古琴移交给浙江省博物馆。“彩凤鸣岐”成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琴身背面三段铭文
 

凤凰再一次鸣响
声音是古琴的灵魂,“彩凤鸣岐”之所以能够留存至今,也因为在一千多年里,它一直被人抚摸弹奏。
在浙江博物馆,“彩凤鸣岐”沉默了半个世纪。一直到2008年,博物馆邀请海内名家录制古琴唱片,再一次奏响了这张历经一千三百年岁月的古琴。
与“彩凤鸣岐”一起奏响的,是浙江博物馆藏另一张唐代古琴“来凰”,也是杨宗稷的旧藏。“彩凤鸣岐”之声阴柔圆润,“来凰”琴音古朴苍劲。
成公亮用“彩凤鸣岐”演奏了《洞庭秋思》、《阳关三叠》和《沉思的旋律》,另一位古琴名家姚公白弹《古风操》、《颐真》与《乌夜啼》。丁承运弹了一曲《平沙落雁》——正是80多年前,毓朗在岳云别业重遇“彩凤鸣岐”时听到杨宗稷弹奏的那首曲子。这是一首源于明代的古曲,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霄飘渺,鸿雁飞鸣于天际。这天朗气清的宇宙,都在隐逸高士的胸怀之中。

平沙落雁|“彩凤鸣岐”演奏版
今天,在《国家宝藏》,在浙江博物馆,“彩凤鸣岐”的前世今生传奇故事被更多的人熟知,千年古琴,国之重器,它不仅承载着历史,更传递着未来,值得被我们每一个人守护传承。
本文资料均来自网络


山西清风古琴社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长治路亲贤百万庄园东区11排3号
(北美新天地往南500米)
电话:18003410363
微信:18003410363
邮箱:18003410363@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