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松史上最强的边缘计算盛会:16位大咖金句不断,13项大奖隆重揭晓-通信世界

杨柳松史上最强的边缘计算盛会:16位大咖金句不断,13项大奖隆重揭晓-通信世界

杨柳松
4月27日,以“奏响5G序曲 演绎咫尺体验”为主题的2018 MEC技术与产业峰会以强大的阵容、精彩的演讲和十三项大奖花落10家企业而圆满落幕。
本次峰会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通信世界全媒体承办,中国信通院、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电力科学研究院、诺基亚贝尔、赛特斯、华为、英特尔、爱立信、大唐、星耀科技等众多机构和企业的嘉宾在峰会,对MEC提出了既有高度,又非常契合实际的发展建议。
本次MEC峰会主持人、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刘启诚表示,随着MEC中M的概念从Mobile向Multiple(多样化)极速改变,各类基于边缘计算的创新体验犹如一波更猛烈的浪潮汹涌来袭,MEC可以为5G催熟产业应用,为5G奏响序曲,所以,进入2018年以来备受ICT业重视,但其在5G中的角色、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商业模式的摸索仍然有待产业界各方强化沟通与合作,这也是本届峰会举办的目的和意义。

峰会主持人: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 刘启诚
现场嘉宾纷纷介绍了边缘计算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和试点问题。最后,被誉为MEC技术与产业界“奥斯卡”的十三项大奖也于现场揭晓。

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刘华鲁表示,今年是边缘计算技术快速发展的第三年,从数据流的快速增长情况来看,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的基于数据中心的计算将无法满足万物互联网的时代需要,目前的数据中心模式也将很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因此,有必要对网络架构进行彻底的改造,即从基于云的系统转变为一种分布式的边缘网络结构,这就是“边缘计算”为何备受关注的原因。未来,5G边缘计算将使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飞机和其它对网络延迟敏感的系统,都将成为一个微数据中心。
边缘计算作为5G演进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下也迅速向物联网应用领域延伸。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40%以上数据需要在边缘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现在开始着手解决技术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排除难题,达成更好的发展共识,真正提升网络的用户体验。
大咖演讲,金句不断
25G发展前景及MEC发展趋势
中国信通院主任工程师 杨红梅:
5G和万物互联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时代,移动边缘计算对打造极致用户体验尤为重要。MEC四大关键技术:本地流量卸载、边缘计费和控制、能力开放、多样化第三方应用。
目前已经有许多典型应用场景。
1、本地视频业务:体育赛事、演唱会、博物馆、展馆AR直播和VR体验;
2、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装备、智能机器、智能物流等;
3、无人机VR:无死角视频直播,360度全方位视频回溯,在线VR直播;
4、车联网应用:车辆安全管理,车辆行驶安全和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5、人工智能:电子围栏、人脸识别、表情识别、热点管理等;
6、移动办公:用户接入控制、企业个性化定制、企业业务控制。
为了推动MEC产业发展,需要从推动运营商搭建MEC云平台、为第三方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网络能力开放平台、多方联手培育MEC业务部署的土壤这三个方面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MEC产业生态。

2面向5G,加速MEC发展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 黄宇红:
MEC首先要能提供边缘云的能力,第二就是要有边缘网关的功能,第三要有面向第三方的能力开放,第四就是需要有智慧的网络能力。
在MEC的应用试点方面,中国移动已经在10个省20多个地市开展了MEC的应用试点。一个技术应用成熟需要很长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国移动也在这里面走得非常早,在2015年就开始在湖北试点无线缓存的能力,在四川定位开放能力,2016年试点本地的路由和内容转发能力。看到用户在淘宝抢单的时候对时延要求非常高,还试点了跨层优化,把无线网的能力和MEC结合,降低时延以及吞吐量,让用户有很好的体验。
“在中国移动做5G的时候,很早就考虑把MEC的能力内置进去,当时提出来叫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也就是把MEC的能力天生预制到5G产品里面去。”
在产业推进方面,中国移动将基于5G规模试验打造MEC商用能力。目前中国移动提供两种模式——B2B和B2B2C的合作。通过边缘云平台+无线能力支撑新业务+增值业务,为企业带来新商机。

1引领MEC向行业应用的延伸
诺基亚贝尔市场部技术市场负责人 陆茵:
诺基亚贝尔较早与市场合作以及推荐MEC应用,在推动过程中发现很难真正将应用作规模推广和体现商用价值,主要是由于业务形态比较单一。因此诺基亚贝尔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够把MEC市场做得更加丰满、更加丰富。
目前诺基亚贝尔的MEC应用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面向最终用户,提升体验性的应用。如加入了4K元素和VR元素的本地视频。
二是面向关键企业的应用,对数据的本地化、安全性、私密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如最早试点的车联网,以及IOT本地业务、大型厂区和物流公司的私有化应用。
MEC在行业内的具体尝试——
智慧场馆:从最早的F1多角度视频的单一形态,到加入AR导航和植入性广告。2月份的美国超级碗,诺基亚贝尔对场馆进行了AR导航部署,帮助用户熟悉场馆,也帮助运营商引入广告内嵌到场景内。在比赛开始后,通过LTE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观看多个屏幕直播,包括VR角度。
企业私网应用:在今年2月巴塞罗那大会上,我们做了航运集装箱物流货运的演示。在集装箱里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VR摄像头,通过构建的企业私网及时搜集所有信息到MEC本地网络里。
不管是针对垂直领域的一些工业企业还是校园,MEC都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作为一个专业的提供连接供应商来说,我们要满足严苛的性能要求、超低的时延以及实时的通信,保证企业私有数据的安全性和对整个网络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度。未来,诺基亚贝尔将从一个专业的平台,向虚拟化平台,最终迁移到云化平台的趋势努力,实现MEC最好的商用。

2柔性边缘计算平台助力泛在网络与泛在计算融合
赛特斯柔性边缘计算研发部系统工程副总监 毛健:
未来边缘计算所面对的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市场价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规模。
柔性边缘计算平台是赛特斯技术演进的产物。致力于打造一套端到端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边缘云基础平台FlexEStack,实现边缘计算IASS层搭建;提供FlexEGW智能网关,结合我司的SDN、NFV产品,实现软件定义的智能网关,以微服务架构提供边缘计算核心服务,设备服务和支持及输出服务;提供边缘计算管理平台FlexECO,实现设备管理,数据管理,边缘计算业务编排,物联网中间件等功能,快速实现不同行业的边缘计算应用。
做边缘计算,如果单靠自己的一己之长,可能没法让项目落地。所以赛特斯将会参与到运营商及合作伙伴的生态圈中去。提到边缘计算,赛特斯为什么选择微服务框架?那是因为微服务有很多好处。首先最简单的一点是,边缘计算一定是云端业务的拆分下沉到边缘里面去做,所以这种下沉方式,微服务是最合适的,或者最合理的。第二个是位置无关性,这个也是微服务的特质。微服务的调试和管理相对来说非常灵活,它的位置无关性不管是放在网关里还是云端还是边缘云上,只要网络发达,都可以实现的。另外微服务,在语言开发上不受限制,让微服务有更多的使用空间。第三个是易扩展,边缘云的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怎样让这种服务更加灵活、更加快速扩展,微服务是个很好的选择。

3聚焦MEC边缘云加速网络重构与数字化转型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MEC高级总监 陈丹:
中国联通通信云架构以DC为中心,一层接入机房乃至站点机房构建的一个全云化演进。基于这种架构,中国联通正在进行边缘的一个低时延和大带宽的业务,支撑全面的数字化的转型。
对于中国联通布局DC来讲,2020年整个规划是70到80个节点,本地DC是600到700个节点。边缘DC的规划,到2020年有6000到7000个节点,接入局房部署会更多。
数以万计的边缘机房是运营商相对于OTT的绝佳优势资源,MEC部署的位置随着业务需求驱动,有业务需求,MEC会下沉到更接近用户的位置。
整个平台的演进及商用离不开关键技术乃至国际标准的推动和支持,因此中国联通也主导多项MEC边缘云国际标准,包括ETSI&ITU-T、CCSA&3GPP、CORD等产业联盟项目,致力于引领产业链发展。
中国联通已宣布启动15个省市MEC边缘云规模试点并发布白皮书。试点包括智慧东奥场馆、全球最大的MEC边缘云测试床、MEC车联网示范基地、边缘政务云示范省、工业边缘云示范省在内。

4网络转型之旅
英特尔5G平台解决方案架构师 陈思仁: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概念背后的驱动力就是想要把一个固定化的网络功能跟硬件和软件更有效地解耦,然后软件的功能或者网络功能非常有灵活性的去调度跟配置。所以当整个网络转型一开始的时候,首先把固定的网络功能移植到一个标准的公开的平台上去运行。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进行整个网络架构的虚拟化。虚拟化的好处是说硬件跟软件有更好的解耦,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各种不同网络的功能,可以非常灵活、自由地跟任何一个标准的服务器进行搭配、进行绑定。慢慢的整个网络转型就达到了云就绪概念。
网络切片的构造跟实现方式都脱不开边缘计算,如果抛开边缘计算不谈或者边缘云不谈,网络切片就跟今天的网络没有任何差别。网络切片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针对每一种垂直式的应用或者每一个人的引用习惯,然后带来最高质量的保证。所以当你需要一个很好质量保证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把你的运算甚至存储,甚至更多的网络功能下沉到边缘计算。所以整个网络转型、边缘计算甚至是网络切片来说,这都是我们希望接下来继续跟各个生态链的合作伙伴继续合作,然后加速网络转型。

5MEC融合架构发展详解
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杨峰义:
在5G架构方面对MEC的支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LADN选择边缘UPF,相当于给用户布一个本地化的UPF,从3GPP直接业务分流过去。但是如果把MEC仅仅看作一个UPF,就失去了我们MEC讨论这么长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在网络本地化、业务本地化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有平台,要有很多本地性的应用,对本地性的应用作支持,而不是把网络转过去就完了。另一种方式,UPF可以选择业务,本地的业务可以选择下沉的方式。
所以中国电信提出了一个5GMEC融合架构概念。这个融合架构最主要是基于通用硬件平台,可以支持MEC功能、业务应用快速部署。同时支持用户面业务下沉、业务应用本地部署,可以实现用户面及业务的分布式、近距离、按需部署。还支持网络信息感知与开放。最后是支持缓存与加速等服务及应用,这是演进的5GMEC的融合架构,我们把5G的网络平台和MEC平台整体考虑。MEC支持应用要落地的,不是落在纸面上,而是落网络上。
通过统一的融合架构把整体的业务通过网络接入,可以导入到不同的数据网络上。此外,根据不同的灵活路由,可以环节移动网络回传的压力。共享统一CDN,可以让用户在多网络环境下,体验业务的一致性。

6深入垂直行业 促进MEC产业发展
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研究部部长 周艳:
华为MEC从2014年迄今,网络位置向地市级部署下沉,从4G走向5G,同时不断推进开放。就行业规模来看,华为的分组核心网、无线网络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是行业可以信赖的伙伴。
面向未来,在5G方面,华为积极建设开放平台、微服务、分布式、平滑演进的核心网,助力客户在5G时代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
MEC商用和试点首先是大视频方面。视频占现在的网络甚至未来网络60%以上的流量。在WTTX这个商用场景当中,移动网帮助固定网解决了当地无法铺设光纤接入,原有网络的流量负载不够,暂不支持多播组播的问题。MEC使得移动网络、IPTV网络和互联网三网合一。同时通过组播转单播,使得流量在骨干节点避免冗余,整体商用之后,运营商反馈非常好。
在中国的移动网络CDN场景,MEC可以帮助视频带宽提升47%,时延降低1/3到1/2。
在电力行业,连续和国家电网以及运营商合作三年,配电自动化可从小时级、分钟级,通过应用MEC的智能分布式<20ms传输,未来做到秒级配电从而避免停电。
在智慧园区项目中,智能工厂有大量的实时通讯的要求,这些需求使得MEC成为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式,同时MEC可以使得本地网和宏网络及时互通。
智慧场馆导播可以有丰富的视频和话音应用,灵活团体管理和计费。
在智能交通行业,MEC能够帮助车辆上报路况信息,也能够帮助网络侧的信息回传给车企平台,本地路政基础信息平台也可随时发布信息,同时可以利用边缘计算的计算能力。
华为的MEC基于分布式异构平台,无论很小的设备、很大的设备,在各种硬件平台上都可以提供服务。特点还包括分布式的云边协同,即插即用,秒级应用部署,基于位置的应用业务动态编排。软件架构灵活开放,适合和各行业互动。

7边缘的力量和挑战
爱立信东北亚区首席市场官 张至伟:
分布云、边缘计算带来的创新商业模式包括公共安全、车联网、固定无线接入、智能工厂、视频、超标等,将会成为通信网络焕发新商业模式的驱动力,这些驱动力将让商业潜能成为现实,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
爱立信分布云的方案有三大特点:
第一,提出非常领先的软件定义基础设施。将整个X86里进行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解耦,使得它的基础设施非常灵活。
第二,电信级的云执行环境。
第三是端到端的编排。里面包括基础设施、资源生成的编排,以及业务的编排。将业务和网络架构统一进行端到端的综合编排。
这个架构可以解决内部研发问题,也可以解决应用的问题。
如果要做边缘计算,首要要去探索的是以下三个领域。首先是车联网领域,泛指车联网,包括火车。爱立信作为创始人发起了AECC联盟,研究高清地图和自动驾驶。其次是智能制造上面,智能工厂通过AR、VR等方式推进整个制造的升级和转型,带来极大的资源节省和新的社会商机。最后是应用的媒体娱乐领域,代表就是视频。

85G/MEC驱动工业互联网变革
中国信通院标准所副总工程师 罗松:
在工业互联网里,网络体系是它的基础,一般分为工厂内网络和工厂外网络。目前很多网络新的技术包括实施以太、CIN的技术,NBIOT,SDN,边缘计算,标识解析,安全技术如何找到在工业网络里面的应用,如何找到工业网络里面适合的位置。
目前来看,优化升级互联网是5G技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要面向工业生产制造里面很多的高可靠、低时延的场景,包括大带宽的应用。另外还需要SDN、NFV对于一些广域网的应用,去做网络的切片,在核心网侧形成符合工业要求相关的逻辑网络。
我们希望工业互联网形成三个大的数据闭环,一个是智能生产控制的数据闭环,这是最小的,应该是产现层面的。还有一个是智能决策优化的数据闭环,是工厂侧的,还有一个柔性生产模块管理方面的数据闭环。目前还是前面两个比较小的闭环里面,智能生产控制和智能决策优化的关键技术方向和技术应用。

9细分场景,促进MEC落地
大唐移动5G高级专家 何珂:
大唐移动近几年来一直跟产业界各方积极合作,包括信通院、运营商、应用厂家、高等院校、垂直行业客户等开展了合作和探讨。针对车联网、工业互联和智慧园区三个领域进行了落地试点。
一、车联网
MEC提供的计算包括车路协同,另外还包括区域数据的应用,包括拥堵分析和提示,路径优化等等的计算,还有一些大数据的分析。
对时延不太敏感的,分钟一级以上的会放在云端。比如城市交通路况的信息应用,运营车辆的管控,交通道路设施的优化分析等等。
二、工业互联网
通过共享运营商基础设施,降低建网成本,同时满足行业业务、策略、安全以及运营方面的特殊需求。
三、智慧园区
园区方面,我们在北京一些企业做了一些示范,包括信息的推送还有来访客观看视频。另外还有办公网络搭载的一些业务,包括会议室的预定,人员的通知和管理、通信,后续会把管理和园区服务统一起来。
MEC从技术的角度,还在技处术和方案的验证阶段。从需求的角度,大唐移动建议进一步的细分来简化干扰因素,达到快速落地的目的。
同时,我们认为在局部范围内,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面向普通用户群的移动宽带业务可以先行进行一些孵化。

2泛在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网络创新实验室技术经理 陆璐:
泛在边缘计算,就是MEC和现场级的边缘计算,我们把现场级的边缘计算叫做超边缘计算,网络边缘计算和超边缘计算合在一起叫泛在边缘计算,它的含义是指计算的能力在网络中很多位置都能进行部署,但是根据部署的位置不同,具体的形态和对网络的要求不同。比如在网络边缘这样一个计算能力,我们的资源仍然是有共享的,可能是一种微集群的计算方式。但是硬件上不一定和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一样都是通用硬件,可能是一种定制化硬件。如果是用户现场级的超边缘计算,这个时候可能是更加轻量级的,从数据形态上是更轻量的数据,就更加多元异构了。
所以我们认为泛在边缘计算体系实现了网络边缘和行业以及用户现场整个计算资源的全覆盖。
计算和网络的融合是未来网络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我们提到MEC,BEC,边缘计算和还是泛在边缘计算也好,都是网络能力融合的一种体现。我们也希望能够和产业界的各个合作伙伴一起推进包括从统一API硬件定制、虚拟化资源管理等等的关键技术在标准化产业上的合作,以及在商业模式上的一些探讨。

3智能电网中的MEC应用探索
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技术经理 张鑫:
智能电网特征主要有三部分,第一个是基于新能源跟新业务大规模接入所带来的影响。第二部分,精准负荷控制。第三点是数据采集方面,采集点下移,还有采集频次跟实时性提高,这都带来数据上爆发式的增长。
智能电网对ICT技术方面有一些新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速、多样跟实时三个方面。还包括基于高速性、多样性和实时性提出的全面感知跟全程在线的需求。未来智能电网主要在泛在、开放、互动、智能、可信五个方向对ICT技术提出一些新的需求。
泛在主要是因为智能电网的网络范围急速扩大,包括发电和输电。开放就是IP数据网和双向对等的接入网等建设,包括互动,原来仅限于输电和电费的缴纳方面,但是未来有多种发电方式的接入,很可能未来每个家庭会有一个小的发电设备,发电设备跟主网的接入包括电费的计算都涉及大一个互动的过程。还有后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信,对于电网来讲最主要的是安全,安全性跟其他智能制造企业是尤其突出的一点,因为很多智能制造企业要求的是容错性,但是对于智能电网来说是不能出错,而不仅仅是容错。
无线网络跟智能电网之间的交互关系,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这四个环节当中,中间的高安全、低时延、广覆盖、低功耗和全联接,这是这四个方面必须要达到一定要求。低时延、高带宽的全联接智能电网,对数据流向、数据要求和数据时延要求都非常高。

4星耀MEC的典型场景应用
星耀科技MEC总监 陈光安:
星耀MEC方案有几个特点,一是部署透明,因为MEC部署分为几大场景,第一个就是靠近基站端,就是近端部署,这个时候可以采取L2透明部署。如果是基站在汇聚层布局,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L3布局方式。对于L2布局,我们支持bypass功能,保障任何异常情况下,网络正常使用。MEC支持三层解耦,硬件、虚拟层跟MEC完全解耦。我们的架构主要是基于ETS的架构,主要分为几部分。
第二个这个系统是全程可视化系统,通过远程看得非常清楚,网页正不正常,状态怎么样,都看得相当清楚。
第三个,过滤包过滤规则非常轻便,可以随时删除,比如TCP或者UCP。
第四个是统一管理平台,可以同时部署多台MEC,但是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界面管理起来,这样方便管理。
第五个,是一个应用流量深度分析。
星耀科技未来会在一些场馆、旅游景点部署VR、AR,以及铁路局的桥梁号识别。MEC是一个生态,需要产业链所有人一起努力。

5MEC技术在高铁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 周旭:
高铁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它的运行离不开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的有效支撑。特别的,高铁列车的数据采集分析、车内远程视频监控、铁路沿线的安全监控,以及广大旅客关注的高铁上网需求等,都需要一张宽带移动网络的支持。
针对高铁的车地通信的特殊需求,中科院开展了大量的优化和试验工作,包括把MEC技术前瞻性的引入到面向高铁的LTE网络中,希望通过MEC技术来满足高铁移动通信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殊需求。
MEC在整个网络架构中存在于两个地方,一个位置是在轨旁的基站侧,部署基站MEC网关,另一个位置是高铁列车上,部署车载MEC网关。基站MEC网关可以接收列车上传的数据,并第一时间就在轨旁做本地化的处理,满足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极低时延要求。车载MEC网关完成车内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与基站MEC网关协同,完成数据的可靠、高效传输与处理。在此基础上,基站和车载MEC网关可以加载铁路运行相关的应用,以实现视频监控、AR协作、巡检安全等功能,并更好地支持旅客上网功能。试验结果也很好的验证了预期的效果。
最终13项大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