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松可卿,可倾,可轻-山南行
杨柳松秦可卿
可卿,可倾,可轻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巨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众多琳琅满目的人物中,有一位女子,她身世多疑,逝世离奇,让人为其费解。她,就是秦可卿。
秦可卿是十二钗中最后一位。外貌华丽温婉,袅娜纤巧,兼有宝钗黛玉之美,却成为最薄命的一位,所谓红颜薄命,大概如此;她作为贾母口中极为妥当的人,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与王熙凤相互映衬,临终托梦凤姐理家之道;多思虑的性格特点也招致伤身之祸,按现本来讲,她最后病重身亡。
由此可见,秦可卿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心怀抱负未曾施展的人,还是一个历经苦难的人。短短一生,踏遍荆棘坎坷,生存的每一个节点,都充满意义。
可卿身世
秦可卿出身寒门薄宦之家,是营缮郎秦业的养女。小名可儿。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成为贾珍尤氏儿媳,贾敬孙媳。光是这样介绍,便有许多不妥之处。从可卿病逝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尊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苦者。”由此可见秦可卿在荣宁二府是个得众喜欢的人,必是大家闺秀一般的拥有贵重品行方能如此,这与她出身寒门相矛盾。另外,荣宁二府是何等尊贵,封建包办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而贾蓉是长门之孙,与出身寒门之家的养女结亲,似乎有悖伦理。作者对这个不妥之处仅用“因与贾府素有瓜葛”变促成这段婚姻,究竟有什么样的瓜葛,我们不得而知。
针对这些问题,刘心武先生曾提出“秦可卿是不是亲王之女?”他联系到写作背景,将秦可卿认为是塞斯黑的女儿。但这一观点不攻自破。满清统治非常重视血统,对宗室的管理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制度,所以说亲王之女根本不会被送进养生堂,也不会通过小吏抱养,更不会藏匿在贾府那样的大家庭中抚养长大。再者说,雍正夺位,其弟允祀,允禟,允禵及他们的党羽遭到残酷惩治,他们的子女全部被软禁,没有人身自由,谁又会冒杀身之祸,收养政敌子女?
在我看来,秦可卿与贾蓉的婚姻是曹雪芹对冲破封建秩序的希冀,不在乎门当户对,而是看重个人品行,或许只是秦业背靠贾府谋生而有所瓜葛,穷人家不一定没有好家教,从秦业因秦钟私会智能儿而棒打,最后气死可见其家教甚严,这与贾府贾蓉、贾珍之辈形成对比,同时也暗示自己家道中落,流出一丝后悔之情。这样一位端庄大方的女子,又有何不配贾蓉?
可卿容貌、性情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与警幻仙姑之妹给人一种是一个人的幻觉,“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古代有一位美女姓秦名罗敷,似乎作者将此人命为秦氏,亦有借古人之美之意;其婆母尤氏曾说:“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去”,可见其容貌夺人;又有香菱出场,人们都说她像“东府蓉大奶奶”,曹立波认为此乃“一击两鸣法”,将二人之美,并可知矣。“没有比作荣府而是远远以可卿之貌为譬,似极扯淡,然却是天下必有之情事”,而香菱的美貌则用薛蟠霸占、贾琏垂涎来突出其标致出挑,由此可见可卿之美。
这样的容颜恰好对应了《红楼梦》所强调的红颜薄命,根据曹立波先生的讲述可以得知:未婚女孩的病,像黛玉、宝钗、晴雯等,多从心肺上写,又往往会联系情思和心病;而已婚女子的病,如秦可卿、王熙凤、香菱等,则从气血上写,作者每每强调这些病情都与他们的情绪,思虑有关。从小说中我们可以得知,秦可卿“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到最后病逝,并无子嗣,应证了《红楼梦》中的所旨。其中在病期间,其病态可人,让人心生怜悯,与黛玉的病态美之比,少了些美,多了些请,描写她要强的心性,使其人物形象更加完整。
从秦可卿逝世后众人对其态度可知,秦可卿是一个好性情之人,她本出身寒门,嫁入公侯之家,为了不被他人看不起,尽量事事都做到最好,所以其要强的性格特点表现在了他为人处世方面。从书中可知,可卿在得知秦钟与宝玉闹学堂,不认真读书,病情便因此而来。从尤氏口中得知:他可心细,心又重”,“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气,又是恼。恼的是那群混账狐朋狗友的搬弄是非,调三惑四的那些人;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来的。”他希望弟弟能够有一日成才,来改变自己寒门的家庭背景,不料弟弟却不争气。
同时,秦可卿与王熙凤相比,多了一分柔气。与凤姐处处强势不同,她懂得收敛,知道何时该强硬,何时该示弱,刚柔并济。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大都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事态的发展,也在脑海中不停地丰富着人物形象。秦可卿即如此,她还有男女之情。文中讲到她与贾蓉相敬如宾,从未红过脸,可见其贤。在小说第五回中,写尤氏、秦氏邀贾母一行人等共赏梅花。家宴过后,宝玉“欲睡中觉”,贾母着人安排,可卿主动接管此事。因宝玉不愿进入上方内间,便引入自己屋里去了。接着作者便介绍了可卿屋内的陈设摆饰:《海棠春睡图》、宝镜、金盘、木瓜、榻、联珠帐。烘托出一种令人心醉的气氛,这也为宝玉游太虚幻境埋下了伏笔。有人认为宝玉与袭人不是初试云雨,而是与秦可卿方为首次。这也成为许多人批判可卿滥情的证据。
此外,人们根据秦氏死后贾珍大哭,贾蓉无动于衷,以及焦大破口大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尤氏在丧葬上旧病重犯,让凤姐协理宁府来判断贾珍与秦可卿有暧昧关系。通过了解得知,在原先《红楼梦》版本上并不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而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写贾珍与秦可卿偷情,秦氏因被婢女撞见而上吊自杀。
还有秦可卿死后棺木为“樯”木,“樯”与“蔷”同音,就又有怀疑秦可卿与贾蔷有染。等等。
我却不认为如此,秦氏虽出身寒门,但有一定教养,不会任意攀附。况其具有“兼美”之貌,贾蓉亦是风流倜傥,不见得会有什么不和。至于与贾蔷则为无稽之谈。
可卿之才
秦可卿这一人物的作用,在众人看来,就是宣告贾府盛极必衰的。她是最早感受到盛筵必散的,这一点从她临终托梦凤姐可以看出来:“常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对凤姐先是进行解释引导,接下来便是告诉其具体行事方法。“能于荣时置办下衰时的世业”,一是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为子孙着想;二是设家塾,定了则例交钱,可让后人耕读传家。最后送给凤姐一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正是有着出身寒门这样家庭背景的秦可卿,居安思危,才能够在极度奢靡的贾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脂胭斋提醒说此等见解不是“安富尊荣享人能想到”的,足见其对可卿的认同。也正因为作者描写秦可卿有魂托凤姐的才举,才在畸芴老人的建议下,删去“淫丧天香楼”一节。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道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这是贾珍说的感叹秦可卿逝世之词。有理解为是贾珍叹惜可卿没有留下子嗣,其实不妨换一种思路来理解,这是贾珍在叹惜宁府再没有如可卿这般的人。以此也可见可卿之才。
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荣宁二公托警幻仙姑来教导宝玉,希望宝玉能够成事。第五回末尾时,秦可卿幻形警幻之妹,在宝玉梦中以云雨淫事之恶来教育他,试图将他“规引入正”,但却没有让宝玉醒悟。于是,便有秦钟丧命,临终诀别:“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如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姐弟俩轮着上阵,只是为了让宝玉踏上正途。用这样的方式,显示出才,又溢出了情。
可卿病重,身亡
现版《红楼梦》中秦可卿为死于病故,多思多虑的情结让她病情加重,而在甲戌本中,则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后人多有按此来推理作者原著时的所感所想。有畸芴老人“故命芹溪删去”;再有瑞珠撞柱身亡殉主,宝珠庙宇守灵,被解释为其因在天香楼撞见贾珍与秦可卿,怕落入贾珍之手,遂如此;再有鸳鸯死时,回到贾母房中,见一位极似东府蓉大奶奶的妇人悬梁自缢而死,想必是告诉自己死法,由此推断秦可卿可能是死于自缢,而非病故。秦可卿死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其中“纳罕”“疑心”二词让人费解,既然是因病加重而故,何来“纳罕”?又在疑心什么?这些小说中并没有给予交代。从贾母给宝玉添衣可知秦可卿死时已近冬季,而先前医者说要熬到第二年春天,如果说是在疑心秦可卿病逝为何会来的如此之快,倒也顺理成章了。
第二个关于秦可卿病故的便是她的死期。在第十二回中,贾瑞从被吓到死,时隔两年,又有黛玉之父病故,之后才写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依次推来,则秦可卿不是死于病重当年,而是两年之后了。第十三回,秦可卿病逝,第二十九回,清虚观中,又有“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人来了”。如果说贾蓉再续弦娶妻,作为贾府长孙,却没有任何介绍。后文中又多次出现,却全文不透露姓名、出身、人品,不可思议。根据戴不凡先生所写可知,作者是将秦可卿之死前移,故将十三回之后的“贾蓉之妻秦氏”改为“贾蓉之妻”,其实并未续弦。全书中最后一次出现“贾蓉之妻”是在七十六回,又有中秋赏月一事,为秦可卿之死埋下伏笔,所以猜测秦可卿本应此时死。不过,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又有很多人进行论证推翻,使秦可卿的死变得扑朔迷离。
不过,在我看来,作者每写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理由,作者可能就是故弄玄虚,制造幻觉,来表达内心情感。就像现在电视剧中的一些分镜头,这些事可能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分开记事而已,在每一回的开头都有“话说”二字,是对上文的继续,而非断层。
《红楼梦》中对秦可卿的判词为:
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始罪宁。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两段中,六个“情”,两次写道“宁”,“必主淫”,“皆从敬”都可以看出贾府衰败的原因,宁府中,贾敬一心从道,整日炼丹求仙,消极堕世;贾珍不思正事,游手好闲;贾蓉素爱风流……秦可卿就是贾府的一个缩影,她用生命诠释世事。
秦可卿就是一部小《红楼梦》,秉承华貌,擅纵才情,像一块镜子,折射出贾府及整个封建势力的盛极必衰。她“无比风光”的丧葬与贾元春省亲两件极度奢华的大事可见贾府当时势力,也以此为最高峰,小说中的人物及故事的情节开始发生转变。这便是秦可卿的全部意义。什么都不再需要,一切“可轻”!
山南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辑:白慧文
有兴趣投稿请投至
sxlgzhixing@163.com